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安徽陜西成都三地政協聚焦創新發展問題
為創新驅動加油添力
———安徽陜西成都三地政協聚焦創新發展問題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改變世界。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經濟增長動力和新動力處于膠著狀態,必須探尋全新動力,營造持久動能。激發經濟新動能,首先要依靠創新驅動,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日前,安徽省政協、陜西省政協、成都市政協分別召開界別協商會、專題協商會等,聚焦創新發展問題,為創新驅動加油添力。
安徽省政協建言創新安徽建設
“楊委員的建議很好,但是目前實施起來有難度,我們會引導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側重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營機構。”在安徽省政協日前召開的“堅持創新驅動推進創新安徽建設”界別協商會上,省政府金融辦負責人對楊建軍委員提出的設立科技發展銀行的建議當場作出回應。省政協副秘書長楊玉華告訴記者,這是省政協首次在界別協商上設立互動環節,讓委員與部門負責人現場碰撞。
安徽是全國第二個開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工作的省份。省委、省政府把建設創新安徽、加快轉型發展作為核心發展戰略,今年先后出臺《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及6個配套政策。年初,省委、省政府在與省政協討論協商議題時,希望傾聽各界別的聲音,發動廣大委員為此建言。
創造之花不結果是科技創新的頑疾。“要解開套在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身上的枷鎖。”代表九三學社安徽省委發言的傅松玲委員建議將知識產權授予研發團隊的科技成果,不再作為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支持高校院所對科技成果轉化事項自主處置,提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比例。出席會議的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樹隆認為建議很有針對性,將盡快就科技成果“三權”改革拿出意見。
剛剛榮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的魏臻委員建議改進大企業的創新考評評價標準,更多從未來市場容量、技術門檻、知識產權價值、商業模式持續性等方面來評價,而對小微企業則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政策及創新項目,對于確有潛質的小微企業,政府要有耐心、包容度。
“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還得從解決企業不敢投的問題入手。”代表省工商聯發言的李俊波建議政府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補償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分擔技術成果轉化風險。這一建議也得到其他委員的贊同。對此,省政府金融辦負責人表示將完善科技保險補貼政策,進一步引導保險機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加大對科技創新項目的投資。
據悉,這次會議是安徽省政協第6個年度重點協商活動,早在兩個月前,陳樹隆代表省政府來政協通報了創新安徽建設情況。由省政協組織,省科技廳、人社廳等部門參與的調研組深入調研,形成的專題報告集中了與會各界別的意見,提出完善科技經費分配管理體制等20多項建議。
陜西省政協專題協商搶占科技創新新高地
“‘2011計劃’,被業界人士形象稱作‘中國高等教育的第三次洗牌’。但與‘211’、‘985’不同的是,‘2011計劃’所搭建的平臺更高。”10月10日,陜西省政協召開“陜西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專題協商會”,省政府部門負責人、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政協委員以及在陜兩院院士在協商會上討論建言。
“2011計劃”以協同創新中心為載體,通過高校牽頭、其他社會創新力量聯合組建的方式,建設“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區域發展”四種類型的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期大力提升我國高等院校創新能力,實現內涵式發展。“2011計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高度重視,加速協同創新中心創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4個中心通過答辯考察,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的兩個中心通過網上公示,有望實現陜西省國家級中心“零的突破”。
今年6月5日,省政協文教委召開主任擴大會議進行座談,就如何“協同創新”進行首次“碰頭”;6月11日,省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以及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陜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發展情況先后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調研,形成了調研初稿。
省政協常委、陜西師范大學國家長安學研究院院長李炳武認為,實施計劃要科學布局,建議有實力的院校應協同作戰,突出優勢;政府不僅要加大投入,更要完善相應機制,鼓勵高校、企業和社會力量“聯姻”。省政協常委、西安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朱恪孝建議,實施“2011計劃”,要在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區域發展四大類型上科學布局,建立和完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破解創新人才和資源等突出問題。“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首先要打破高校間的壁壘。”省政協常委、西北大學副校長張云翔等委員毫不諱言。委員們各抒己見,并就關心的問題與省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等部門負責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副省長莊長興聽取大家發言后,對委員們的熱議以及各個高校所作出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梁鳳民特別強調,“選題是關鍵,高校是平臺,人才是根本,資金是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導機制,重視高校的載體作用,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完善督促和考核機制,將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落在實處。
成都市政協建言產學研結合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日前,《成都市深化科技改革促進校院地協同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成都十條”)正式發布,“成都十條”規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可用于人員激勵,這一比例可不少于70%,給予高校院所科技人員領辦企業最高1000萬元貸款支持,國內外高校院所與區(市)縣共建協同創新試點示范區可獲得1000萬元的資助。這些政策的出臺背后也凝聚了市政協的智慧。
成都作為四川省“首位城市”和西部中心城市,肩負推動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重任。今年1月召開的成都市政協十四屆二次全會專題協商會,與會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成都市如何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高??萍汲晒偷剞D化等眾多方面建言獻策,意見建議得到了在場成都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
會上,民革成都市委作了《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護航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大會發言,建議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培訓,提高企業利用商標、專利等多種措施維護企業利益的意識;進一步加大侵權案件處理力度;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相關部門的聯系和協作,為企業科技創新與發展保駕護航等建議,建議得到了成都市知識產權局的采納。4月1日和24日,成都市政協先后兩次組織委員對企業創新主體建設情況、創新型企業與創新環境關系進行視察,委員們提出高校與企業的科技合作應形成完整鏈條、創新的政策扶持應在中小微企業中加大推廣、建議更多發揮本土高校資源和人才優勢等意見建議。
6月18日,成都市政協召開科技、教育界別與市科技局及有關部門參加的界別協商會,委員們圍繞《成都市深化科技改革促進校院地協同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簡化科技成果轉化程序,提高科技人才成果轉化收益比例,鼓勵在蓉高校院所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鼓勵在蓉高??蒲腥瞬藕痛髮W生創新創業等。界別協商會后,成都市科技局及時向委員反饋采納意見,表示已充分吸收委員意見建議。
?。◤埢坌潞Q囝檿邻w陽光)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創新 政協 建議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