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 >政協65周年>最政協政協人
江西省南昌市政協委員:有些事有些人永遠不會忘
很多朋友對“政協人”的評價是:廣交朋友,正直清廉,敢說真話
難忘的回憶
從1982年第六屆江西省南昌市政協,到2002年第十屆南昌市政協,我在政協工作整整20個年頭,親身經歷了“文革”后南昌市政協恢復階段。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往事都如同煙云一般隨風而去。但有些事、有些人永遠不會忘記,每當回憶起來,都歷歷在目,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那時,南昌市政協機關位于市內最繁華的中山紀念堂左側,是一棟磚木結構的二層青灰色洋樓,端莊氣派。1982年2月,我從市屬二十五中學選調到市政協機關工作,搬進了這棟小樓辦公。樓里除政協外,市各民主黨派機關都在一起。南昌市政協組織當時已整整14個年頭沒有正常活動。政協機關干部30多人,平均年齡50多歲,最大的70多歲。成立南昌市政協新一屆委員會,盡快恢復政協工作和職能,是當時政協的中心工作。我一到政協機關,就感覺到了這種使命感,投入到緊張的換屆工作中。
按照《政協章程》,政協委員人選是由中共南昌市委與市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各個界別協商產生。由于市政協很久沒有正常活動,前一屆領導大多數沒恢復工作,主持政協機關工作的郭駕夫副主席還擔任市委統戰部部長,負責籌備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人選的協商直到會議之前,民革、民盟、農工黨、民建等民主黨派市委的班子才選舉到位,得以開展工作。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幾經周折,從年頭一直拖到9月份。
會議材料是換屆工作的難題,不是沒有寫材料的“秀才”,而是因為大家當時還沒有完全從“文革”的影響中掙脫出來,對會議材料心有余悸。因此所有材料都要求有依據,到各地的政協會議材料中找依據就成了我們這些小字輩的專門工作。材料的“大廈”完全建基于各地政協的“磚瓦”,材料出來雖然有些冗長和別扭,但絕對不會犯錯,因為找得到出處。但這對于我這個當時信馬由韁的文學青年來說,真是苦差事。不過,有付出也有回報,后來自己能夠對繁雜的公文材料駕輕就熟,正是得益于那個時候的磨煉。會議一拖再拖,材料改了又改,政協南昌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終于在1982年9月22日開幕,我們才松了一口氣。
1984年,政協剛剛恢復不久,為了學習兄弟省市如何開展政協工作,當時的南昌市政協籌劃了一次學習參觀活動,目的地包括福州、廈門、深圳、廣州、南寧和桂林六個城市。這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大的出訪活動,受主席之命到蔣今清副主席家征求他的意見。蔣先生儒雅的談吐舉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后來他任南昌市副市長,主持滕王閣的修復工作,功勞很大。
這次參觀規格很高,人數15人左右,包括郭駕夫、蔣今清、章藻生副主席和秘書長熊戈,一半人年逾花甲,最大的76歲,而工作人員只有我一個,我感到身上責任重大。我們從廈門到廣州乘坐海輪,特地給郭副主席和蔣副主席安排了特等艙。但哪里知道特等艙只有一張大的雙人床,旁邊是一張大木椅。郭副主席身體不好,肺切了一半,但他覺得蔣副主席是民主黨派人士,年齡又大,主動把床讓給蔣公睡。蔣公認為郭副主席身體不好,也不肯睡大床,所以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兩人都沒睡好。
那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深圳還在初期建設中,到處是工地,所以大家的用餐成了大問題。有一天晚上,我費好大勁才弄到幾個菜,誰知郭副主席當著大家的面非常嚴厲地批評我:“你菜單征求大家的意見了嗎?”我一時語塞。“我們做統戰工作的,一定要尊重黨外人士的意見,來了這么久,還不懂嗎?”我感到非常委屈,眼淚奪眶而出。后來才逐漸明白確實是自己的錯。從此也更加明白,政協工作是一個細致的活,來不得半點馬虎。
我在政協工作20年,后來又擔任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屆政協委員,我聽到很多朋友對“政協人”的評價是:廣交朋友,正直清廉,敢說真話。我很樂意接受,也很珍視這樣的評價。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政協 南昌市 市政協 副主席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