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六旬老人花30年尋找滇緬抗戰老兵:要讓忠魂回家

2014年08月06日 11:0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戈叔亞在緬甸八莫尋找遠征軍墓地

戈叔亞在緬甸八莫尋找遠征軍墓地

戈叔亞在貴州公路“24道拐”

戈叔亞在貴州公路“24道拐”

  不能讓遠征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本報記者 張文凌 《 中國青年報 》

  62歲的戈叔亞,用30年做了一件事:尋找抗戰老兵——活著的和死去的。

  這段找尋,將他從青年變為老年。而那些老兵,最年輕的也已經80多歲,更多的老兵早已撒手人寰。

  今年是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70年。作為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成為媒體最搶手的采訪對象,他曾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在家里分別接受了報紙、電視臺等5家媒體的采訪。他的博客點擊量更是超過100萬人次,他的博文被認為是“了解滇西抗戰史最為詳實的信息來源”。

  然而,讓戈叔亞為難的是,他覺得自己患上了“寫作障礙癥”。30年來,他翻山越嶺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可 “那么痛的生離死別,那么重的不公不義,那么深的傷害,那么久的遺忘,那么沉默的痛苦”,他說自己無論怎么努力,寫下的文字也只是“半截山水,不是全幅的寫真”。

  1983年的一天,到騰沖縣出差的戈叔亞無意中來到騰沖國殤墓園,他驚訝地看到這里竟有9000多塊中國遠征軍的墓碑。他驚駭萬分,作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系剛畢業一年多的學生,他竟然不知道在自己的家鄉曾經有過慘烈而悲壯的戰爭。

  二戰期間,為了保衛當時中國僅存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至1944年的3年間,中國投入部隊約40萬人組成中國遠征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在滇緬印的抗戰中,中國遠征軍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20萬,其中犧牲人數10萬。而在這10萬人中,有5萬人是在第一次入緬戰役中打了敗仗倉皇撤退途中非戰斗死亡的。

  可是,這么慘烈悲壯的戰爭,從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媒介記載或報道過。學校里不教,媒體上不談。“數萬中國士兵的骸骨和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如此輕易地就被高山野草所湮沒而不為國人所知!”學歷史的戈叔亞內心受到極大的刺激。

  之后他開始尋訪在昆明的老兵。他去政協、民革、黃埔同學會要老兵的名單,因為沒有單位介紹信,他常被冷眼相待。在那個年代,研究這段歷史還是禁區。但也有朋友暗中幫助他,那時老兵們都是60多歲的人,聽說有個年輕人在到處打聽他們,便口口相傳,“叫小戈來采訪我”,他漸漸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老兵。

  “滴滴哚哚,滴滴哚哚……在緬甸撤退時,雨點打在樹葉上的聲音,沒完沒了。40多年了,這個聲音就像耳鳴一樣,從來就沒有從我的耳朵里消失。半夜常常因為觸摸到死去戰友的尸體而驚叫起來,醒來看到的是睡在旁邊的老伴。”這是30年前,老兵王鑒對戈叔亞說的話。

  這位又瘦又小的老人成天穿著一件舊風衣,騎著破自行車在街上搖搖晃晃。只要見到戈叔亞,就拉著他的手不放,不停地說:“我們肝膽相照。”數十年在勞改隊敲打石頭,使老人的手粗糙如樹皮,但是戈叔亞卻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溫情。

  那個時候,除了戰爭細節,戈叔亞從不敢問老人解放以后的遭遇,害怕惹麻煩。但即使這樣,老兵們也足以認為戈叔亞與他們“肝膽相照”了。

  這些在烽火中幸存下來的士兵,在戰后長達幾十年里,動蕩不已,萬里飄零。他們中大部分人都遭受了極其不公正的待遇。戈叔亞所采訪過的老兵,有的蹲過監獄,有的被打成反革命壞分子管制勞動,有的淪為乞丐,有的流落異鄉再也沒有回來。

  老兵崔繼圣的女兒,一個在招待所里的洗衣工,不善表達感情的她在見到戈叔亞后說:“幾十年來,你是第一個問起我父親的人,雖然他死了,但我們全家都很感謝你。” 崔繼圣曾是負責主攻松山主峰的第八軍榮一師三團代理副團長,當年戈叔亞找到他時,他靠在學校門口賣瓜子維生。戈叔亞想拍一些照片,卻被老人嚴肅地拒絕了,他說這有損他的軍人形象。

  80年代中后期,一名臺灣人想通過戈叔亞找到一批遠征軍老兵,給他們每人每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費。然而,當戈叔亞再去尋找那些他采訪過的貧困交加的老兵時,他們已經沒有一個人活在世上。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務農的由國彬,戰爭中失去了右眼和幾個手指頭,后來靠剩下的幾個傷指在縣城幫人修理自行車艱難度日。

  為了幫助由國彬,戈叔亞將老人接到家中,并在昆明一家單位給他找了一個看大門的工作,但當這家單位知道老人是遠征軍后,立即拒絕了他。戈叔亞萬分難過,但70多歲的由國彬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轉身離去。后來,當戈叔亞帶著有人愿意救濟他的消息興沖沖地去找他時,由國彬已經去世。

  80年代,整個國家都忙于經濟建設,而戈叔亞卻沉溺于尋找老兵,“無論工作、走路、吃飯、睡覺、做夢,腦海里都被老人哭訴的故事塞得滿滿的”。

  他通過朋友找到一些當年的舊報紙雜志和外文資料,并與海外的中國、日本、美國老兵以及老兵組織取得聯系,然后將所獲的支離破碎的資料、采訪記錄進行整理、對比和更正,再帶著軍用地圖、指北針、錄音機、照相機,前往滇西實地考察。直至多年以后,滇西抗戰的輪廓才在他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滇西像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滇西龍陵縣的松山,就埋藏著許多秘密。

  發生在1944年6月至11月的龍陵戰役,是一場異常艱苦激烈的攻堅戰,中日雙方集中了10多萬人在龍陵縣城以及周邊幾個山頭反復廝殺,其規模遠遠超過了中緬印戰區任何一場戰役。龍陵之戰最終以中國遠征軍的勝利而告終。

  戈叔亞第一次去松山,是1985年6月。他坐班車、拖拉機、步行,一路走一路問,用了兩天時間,才從縣城到達松山腳下。

  當戈叔亞筋疲力盡地爬到松山山頂時,眼前的一切驚得他癱坐在地:整個山頭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坑窩,顯示著這里曾經發生過可怕的戰爭。

  后來,他在山下村民家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發射過的沒有發射過的、爆炸的沒有爆炸的、不同型號不同口徑的槍彈。這場戰爭的慘烈,在多年后還清晰地留存著它的傷痕,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方圓幾十公里的村民都上山來撿滿山遍野的彈片、彈殼,常常將供銷社的大院堆得滿滿的。

  后來,戈叔亞多次上松山尋找史料。這場戰役,中國人雖然勝利了,但勝利得那樣凄楚。“留在大山上的傷痕看得見,但留在人們心中的傷痕是看不見的”。戈叔亞發誓要找到松山戰役中,中國軍陣亡將士的全部名單,將他們的英名排列供奉起來。

  在走訪眾多遠征軍老兵時,戈叔亞希望能從老人的口述中還原當年戰爭的各種細節,但是他發現,每次采訪,老人們講述從緬甸慘敗回國途中的故事要比入緬作戰的多得多,常常說得泣不成聲。已經不能說話、重病躺臥在滿是排泄物的床上的老兵漆云鵬,才聽戈叔亞說出“野人山”三個字,竟號啕大哭起來。

  位于緬甸北部的“野人山”,林莽如海,山巒重疊,林中沼澤綿延不斷,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延,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撤退時最悲慘的一條路線,數萬官兵死在山中。但是關于這段撤退的歷史,大陸幾乎無史料可查。

  從2002年開始,戈叔亞去緬甸和印度實地考察遠征軍的路線,但是他在野人山周圍轉了七八次都進不去。緬甸不準外國人去作戰的地方,去了也不準拍照,偶爾能往里走幾十公里,戈叔亞和他的同伴卻被緬方扣押了多次,幾經周折才被放出來。

  在印度藍姆迦考察中國軍人墓地時,由于這里已成印軍的防區,他們被驅逐出來,拍攝的照片被勒令刪除,護照被沒收,印方的軍車一直緊緊地跟在他們車后,沒有一家旅店敢讓他們住宿,他們只好半夜開車跑100多公里,最后借宿在朋友家。

  盡管在緬甸和印度的考察艱難重重,但是戈叔亞還是一趟趟地去。“我要去看望沒有回家的士兵。”

  在幾經波折的尋找中,一個殘酷的現實讓戈叔亞內心寒冷:除了在緬甸果敢有一尊沒有被破壞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外,這里的中國軍人陣亡將士公墓和紀念碑全都遭到徹底搗毀。

  他在緬甸曾聽當地人說,過去有過中國軍人墓地、后變為居民區的地方, “常常發生‘鬧鬼’的事情,住在這里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把房子賣掉搬走了”。 戈叔亞萬分震驚,在他看來,這些“鬧鬼”故事,其實“是中國戰士的哭泣和呼喚,他們想家,他們想回家”。

  “只有讓千千萬萬遠征軍將士的忠魂回家,才能告慰那些在異國他鄉漂泊了70年的10萬英靈。”戈叔亞說。

  這一夙愿終于在2011年得以實現。

  2011年9月13日和2014年6月12日,云南省兩次舉行“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將部分在緬甸犧牲的中國遠征軍遺骸尋取回國,安葬在騰沖國殤墓園“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公墓”內。2011年9月13日,這是我國首次迎回遠征軍遺骸。

  為了完成這一工作,云南省委統戰部此前專門組成籌備組,到緬甸各地尋找遺骸,戈叔亞是重要成員之一。事實上,之前,他已經用10年的時間在緬甸和印度尋找中國陣亡將士的墓地,有的墓地他已經去過上百次。

  每一次站在緬甸廣袤的平原上,看著伊洛瓦低江的晚霞將美麗的廟宇映襯得金碧輝煌,戈叔亞總覺得這片大地有一種“史詩般的壯麗”。在30年的找尋中,他3次被迫失去工作。盡管非常“恐懼、緊張、思想受到很大打擊”,但他仍然堅持了下來。

  “我相信研究這段歷史是正確的,我相信歷史總有一天被正視和開禁。”戈叔亞說:“事實上,除了研究這段歷史,我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因為研究這段歷史,戈叔亞認識了美國、英國、印度、日本的一些老兵,并從他們那里獲得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每次和他們討論這場戰爭,都感到他們和中國的老兵一樣,“好像一生的時間和空間,都永遠停留在1942年至1945年的緬甸、云南的熱帶密林以及印度的軍營中”。

  盡管現在官方和民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給予老兵關懷和幫助,但是這種遲到的補償,已難以彌補沉重的創傷。除了極少的人之外,許多抗戰老兵至死都沒有得到一枚國家在抗戰勝利60周年頒發給抗戰老兵的“抗戰勝利紀念章”,那是他們盼望了一輩子的榮譽。

  “他們為國家而戰,卻沒有得到國家的承認,這是老兵的痛,也是民族的痛。”為此,戈叔亞曾兩次致函相關部門,“希望給老兵予政治上的關懷和精神上的安撫”。

  讓戈叔亞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對這段歷史的研究還很膚淺,像宣傳而不是研究。這些90歲以上風燭殘年的老人,正在一個個地逝去,“即使現在來挖掘這段歷史記憶,也已經失去了口述歷史的最佳時機,這扇歷史的大門將永遠關閉。”

 

編輯:曾珂

關鍵詞:遠征軍 滇緬抗戰老兵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亚洲福利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