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劉世錦:“新常態”階段需要實施“改革式刺激”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
“新常態”階段需要實施“改革式刺激”
“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經濟在過去兩三年前已經開始了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階段性轉換。目前,中高速增長的底還是沒有找到,仍處在轉換過程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發言中表示。
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依托于高投資,在過去一些年的高投資中,基礎設施大概占20%-25%,房地產投資占25%左右,制造業投資占30%多一點。過去兩三年,基礎設施、制造業已經回落,現在只剩下房地產,房地產已經出現了拐點,房地產落地以后,中國中高速增長的底基本就可以探到了。
劉世錦認為,在“新常態”下,觀察判斷經濟形勢,既要看GDP這樣的數量指標,更要重視質量指標,并以質量指標倒推數量指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更加關注一些反映經濟增長素質、質量和效益的指標,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應當考慮采取一種新的確定增長速度的思路和方法,質量指標優先,用質量指標倒推GDP,使GDP的確定更為科學和符合實際。”劉世錦強調。
對如何適應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劉世錦提出了“六可”的質量目標:“新常態”下,增長的數量和質量應有新的關系,力爭實現“速度下一個臺階,質量上一個臺階”,即“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
劉世錦認為,在這個增長階段轉換時期,政府的宏觀調控應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實施“改革式刺激”。
他建議,下一步政策上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房地產的問題,二是擴大內需。“房地產要爭取‘軟著陸’;擴大內需方面,穩增長主要是穩投資,關鍵問題是提高效率,要轉機制。”劉世錦表示,在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領域中放進一些大的對等的競爭者才足以改變競爭格局,激發市場活力。
他舉例說,比如鐵路行業可以拿出一些有商業化潛力的區域和線路,組建以社會資本為主的股份公司,電信行業引入民營資本為主的基礎運營商等。
“最近講混合所有制,關鍵這個領域還是要放寬準入,引入一些新的投資者,這樣就為穩投資、提效率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我們擴大內需也有比較好的效果。”劉世錦表示。 (本報記者 李彬整理 攝影本報記者姜貴東)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劉世錦 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