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中央解決華北地區特別是首都缺水問題的重大戰略決策,工程自2003年12月啟動,歷經十年建設于去年底實現全線貫通,預計今年汛期過后就將正式通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保護一直是全國政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7月10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與會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保護”主題進行充分交流。
大家認為,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批復的關于庫區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的相關規劃,尤其要處理好水源地保護與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同時,用全局和長遠的眼光看,要加強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和配套工程的評估,落實、安排好后續項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建立庫區及上游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加強治理,建立水源地水質保護長效機制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在即,清澈漢江水將通過1274公里的干線渠道滾滾北上,滋潤干渴的華北大地,為北京、天津等沿線城市提供安全水源。
“能否讓受水區的華北人民喝到干凈的、安全合格的飲用水,這取決于水源地的水質狀況。我的老家就在水源地的河南省南陽市。1978年上大學之前,我喝的從來就是家鄉的河水和井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水質甘洌爽口;去年我又回到老家,來到調水工程渠首的地方,喝了兩個半瓶的故鄉水,同樣沒有問題,同樣安全可口,可以直接飲用,這說明目前水源地的水質條件非常好。”王光謙常委用現身說法證明水源地的水質狀況。
目前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總體良好,取水口水質達到了地表水Ⅱ類標準。曾經長期擔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的張基堯常委提醒一定不能放松警惕、盲目樂觀。“總體良好并不是處處良好,當前達標也并不意味著長期達標。一朝污染易,治理百年難,一旦丹江口水庫被污染,治理將極其困難。必須汲取太湖、滇池污染治理的教訓,采取標本兼治、立足長遠、扶持與限制相結合、調水區與受水區相協調、經濟發展與水源地保護相統一的方式,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
今年5月份,民進中央調研組專程赴河南南陽等地實地考察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保護的情況。座談會上,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朱永新提出,要從國家層面構建保障中線供水安全的長效機制,加強統一管理,真正實現“一龍治水”,構建中線水質保障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國家層面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水量分配、防污治污、生態補償、后期工程管護、移民后續安排等問題。
“要進一步加大《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力度,對目前尚未落實投資渠道的規劃新增項目,盡快落實資金渠道,保證各項任務完成和規劃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完善中央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方法,加大對水源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推進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對口支援。同時,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采取財政資金補助等措施,來保障治污項目的正常運行。”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常委認為,確保水質安全必須有充分的資金保障,必須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庫區及上游的資金投入力度。
處理好水源地保護與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座談會上,來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及漢江中上游的湖北、河南、陜西三省政協的負責同志也帶來了當地如何保護好水源地水質,以及處理好水源地保護與庫區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思考。
陜西南部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上游,為丹江口水庫提供了70%的水源。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主席馬中平表示,目前的水源地上游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環境保護和促進發展,投入需求大與當地財政緊張這兩對矛盾。“陜南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占陜西省面積的30%,人口的25%,但經濟總量和地方財政收入僅占全省的12%和4.5%,由于受限于水源地保護,不能上大型工業項目,不能上大型產業,陜南三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4%和73%。”因此,他提出建議,要建立漢丹江水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將陜南水源區設立為國家級生態文明改革試驗區,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和增長機制,加大對水源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當地老鄉也能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同樣反映,為了保護丹江口水庫水質,河南省已經關閉了水源地周邊的801個企業,使得庫區周邊的縣財政壓力加大。
“國家雖然已經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但是補償的力度與水質保護的要求差距較大。”葉冬松建議,要將當前的治理與生態建設和建立水質保護的長效機制統籌規劃,給予政策支持,盡快建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大力實施種植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民脫貧致富。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陳天會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水源區退耕還林的支持力度。目前,湖北省十堰市已經退耕還林220萬畝,但25度以上的坡耕地還有55萬畝尚未退耕,由于地處庫邊、河邊,依然是影響庫區水質的重點污染源。“如果這55萬畝都能退掉,就能解決污水污染水源問題,現在的關鍵是缺少資金支持。”
放眼長遠,加強水源地和受水地對口協作
飲水思源,受水感恩。一泓清水將水源地河南、湖北、陜西與受水地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座談會上,除了提出要繼續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的后續工作規劃之外,常委、委員們尤其提出要借助工程的連通作用,切實加強水源地和受水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對口協作。
王光謙常委在會上提出了“四倍躍進”的概念,即在生態環境保護好的情況下,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一半,經濟還能翻一倍。“南水北調水源地區域的發展就面臨著‘四倍躍進’的難題,應當借鑒三峽工程后續工作的相關做法,啟動南水北調后續工作規劃,勾畫出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轉型發展的創新之路。
“老家庫區人民并沒有等待,他們正在積極探索經濟轉型之路。”王光謙介紹了河南省南陽市走生態文明綠色轉型之路的經驗———利用北京對口支援的機會,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引進去與當地的工業園區嫁接,實現了工業發展的跨越;發揮了水質好的優勢,規劃出了世界上首例水科技產業園。“只有北京和南陽為代表的渠首共同富裕、共同發展,未來20年才能把水質保護好。如果一個貧窮一個富裕,是不可能把水質保護好的。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比照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的經驗,制定好南水北調工程后續工作的規劃,引導水源地與受水地聯手發展。”
出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孫丹萍委員在座談會上談了庫區人的親身感受,反映了庫區沿線各縣市目前普遍存在的實際困難。她希望國家加大對庫區的生態補償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時能夠在生態建設、污染治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得到來自首都北京的對口支持,建立起長效幫扶機制。
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與常委、委員們互動交流,常委、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得到了各部委負責人的積極回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水源地 水質 南水北調 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