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全民閱讀讀什么?
全民閱讀讀什么?這個問題問得既好也不好。
首先說問得好。首先要問讀什么書,然后才是讀不讀和怎么讀的問題。問到讀什么,自然要引出書目推薦的話題。今天,常有“書太多,多得都不知道讀什么才好”的說法,書目推薦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說到書目推薦,清末“中學為體”的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一直被奉為權威。此后,20世紀20年代,胡適、梁啟超、魯迅、顧頡剛以及汪辟疆等國學大師也都有過開列書目之舉。如今推薦傳統經典書目的事情已經引不起多大的關注,百十來種傳統經典,多讀幾本少讀幾本似乎問題已經不大,推薦不推薦,經典永遠在那里,“隨所好選讀”就是了。倒是當代新書佳作的推薦正在受到高度關注,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一些行政機構、公共圖書館、出版機構、媒體乃至研究機構對推薦書目投入了很大熱情,各種書目推薦大有競相出臺之勢。盡管推薦單位各有立場、各有所圖、各有出發點,新鮮出爐的各種書單互有差異,然而,只要評選主體真正負起責任來,評選程序安排得當,評選專家能堅持質量第一,堅持從讀者出發,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真正致力于為全民閱讀充電加油,總歸有益于世道人心,讓大家歡喜。各種推薦書單之間的差異,一方面正好反映出版業的繁榮,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讀者接受到更為豐富的信息量,傳遞的還是社會的正能量。
那么,我為什么又要說“全民閱讀讀什么”這問題問得不好呢?
因為,全民閱讀首先應當是讀者個人的事情,實在不應當過度依賴外力的推動,更要切忌成為規定性的活動。我們這個社會過去活動搞得太多,養成了凡有活動就要問規定是什么。而全民閱讀活動實在是不必問讀什么的。閱讀是人生最自由的事情,每一位讀者都要充分意識到這一可貴的自由,學會享受這一自由。倘若真的要問讀什么,那么,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首先要讀你喜歡讀的書。一個人連喜歡讀的書都不知道,或者都不去讀,還談什么全民閱讀!
讀書需要推動,這是沒有問題的,但關鍵還是在于要真正自覺自愿地去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等不少大學都曾有過組織教授推薦學生必讀書目,可是最終學生的讀書狀況還是很不理想。武漢大學對大學生閱讀的要求比較具有強制性,用學分來強制,不讀就沒有學分,據說相比之下要好一些。其他大學的閱讀比較活泛,盡管推薦了書目,甚至還稱為“必讀書”,好像很重要,實際上讀與不讀,還是在于學生自己。
我贊成武漢大學強制大學生閱讀“必讀書目”的做法。倘若連在讀的大學生都沒有讀書的緊迫感,還指望什么樣的年輕人去讀書呢?歐美國家許多大學是把大學生閱讀作為必修課來安排的。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中,認為閱讀和寫作是最重要的課程,從小學到大學,閱讀和寫作的課程是不會間斷的。不知道為什么,我國大中小學校的閱讀課就一直受輕視如此。
不過,我們也有開列學生必讀書目受到學生追逐閱讀的事情,那就是中學語文新課標開列的必讀書目。中學生愛不愛讀我們不得而知,但家長一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必讀”我們卻是知道的。因為中考、高考的語文試卷中必定會有一些與必讀書目有關的試題,在“一分一操場”的激烈競爭形勢下,孩子再不愛讀的“必讀書”也就不能不讀了。可見還是考試的指揮棒在起作用。
畢竟,學生閱讀并不是全民閱讀的主體部分。從特定的意義來看,學生閱讀主要是教育事業的一部分,教育事業的規制決定了閱讀可以成為強制規范的一個對象。而全民閱讀卻是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項任務。社會文化建設需要通過引導、推動從而達到和諧交融的狀態,使之成為國民素質的自然表現。書目推薦固然是對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一種引導、推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讓廣大讀者養成閱讀的自覺性和自主性,讓更多的人自覺自愿地去找書讀,對好書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驚喜、有所褒揚,這才是閱讀的好境界。否則,書目推薦得再多、再熱鬧,讀者們卻不去閱讀,特別是國民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恐怕就會又一次落下虛假繁榮的笑話。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閱讀 書目 全民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