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外部網站抓取文章>書畫現場頻道 書畫現場頻道
為有源頭活水來:朱海軍的作品


中國畫常以畫寓意,在民間,因“鯉”與“利”,“魚”與“余”諧音,所以畫鯉魚的作品更深得人們喜愛。畫作蘊寓著吉慶、富貴、如意,而畫家也喜歡以“魚樂圖”、“樂在其中”、“吉慶有余”、“連年有余”等字眼題款。
“魚確實很美,但畫魚很難,難在一個‘活’上,若表現不好,就顯得呆板俗氣。‘畫魚須活潑,得其游泳像’,游魚在水中悠然自若或躍水博浪,才能得其神韻。”談及畫魚,朱海軍如是說。
朱海軍,號一石,戲魚堂齋主,人稱“一筆魚”。1957年出生于河南鄭州,列子故里人,尤擅于畫“黃河鯉魚”,筆墨清新,獨具風格,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藝術館等及海內外人士收藏。
著名畫家龔柯、李自強等人皆稱:“海軍畫魚,一氣呵就,墨色淡雅,實難得也。”
鯉魚,是我國淡水魚中的佼佼者,而其中又以黃河鯉魚為最佳。邙山在龍門的下游,鯉魚在此覓食養憩,間或操練,以健體魄。所以,鄭州的黃河鯉魚,都極其肥碩健壯。
鯉魚之得名,據說因“鱗有十字紋理,故為鯉”。
黃河鯉魚在歷史上很有名的。傳說它們喜歡逆流而上,皆要跳一次龍門(位于山西),就搖身變成龍了;與人界相比,舊時像人必經會試,現在則為高考。鯉魚跳龍門,是升華一個境界。據說孔子就把自己的兒子命名為“鯉”,看來圣人也望子成龍。
朱海軍自幼酷愛書畫篆刻,喜好收藏,擅長寫意花鳥,其畫作淡雅,揮灑靈動,意態畢現,情趣盎然,獨辟溪徑自成一家。
他說,他偏愛畫魚。
他出生成長在鄭州的城郊----列子故里圃田。圃田春草,為古鄭州八景之一。《詩經》云:“東有甫草,人杰地靈,物華天寶;菏塘萬畝,魚塘遍布,乃一個秀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童年時代,這里便成了朱海軍及童伴們嘻戲的好去處,家門前的大小池塘,隨處可見,荷花盛開時節,水天一色,而那些小魚小蝦和小蟲飛鳥,都是他的玩伴。捕小魚,便是他們的莫大樂趣,給他的童年增添了許許多多的喜悅。
在他十幾歲的一天,那是個周末,他與伙伴們在河南博物館游玩,恰逢一次畫展,有許多省內知名書畫家現場潑墨,甚是熱鬧。他便擠進人群看個究竟,正看見一位老畫家在畫魚,寥寥數筆,幾條鯉魚便躍然紙上。當時的他看呆了,原來水中游的魚也能畫在紙上去。當時的他便想著,要是自己也會畫該有多好。
多情的朱海軍回到家里后,就暗下決定開始學畫魚,并開始捕養各種各樣的魚,仔細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及動態,與魚的關系更為密切了。魚是如此的默默無言卻終日似在喃喃自語;魚是如此終日骨碌著它一雙眼睛卻又如此的無視其頭頂的風波;魚是如此的機靈卻又總為逐活水而奮不顧身。當看到魚那種悠然自得瀟灑泳姿行狀,便給他一種“如魚得水”、“與世無爭”的愉悅與輕松。學習和生活的煩惱憂愁、開心喜悅都是在觀魚中琢磨玩味,追求一種閑逸的心境,和諧的氛圍。
1979年,他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開始教學。期間,熱情好學的他偶遇上著名國畫家王留民,有了王留民老師的熱情指點,他自然“如魚得水”,繪畫創作門徑豁然開朗。
朱海軍是一個做事細心并凡事愛琢磨的人,特別是在藝術上。
在他執教期間,有一天,陳天然、唐玉潤等名家出席圃田列子故里書畫展,當時書畫家不像如今印章齊全,而那天黨校校長也不想因為作品上沒有印章留下遺憾,就叫來朱海軍,吩咐他找一塊的大紅瓦來,很塊一枚“春草齋”的印章水到渠成,不知其故的他后來才發現那塊大紅瓦磨平后竟然可以當章料,而且用細長鐵釘能在上面篆刻印章。從此,朱海軍便又喜歡上了篆刻,而且極其專業,成績斐然。
朱海軍取出一巨幅《百魚圖》,那是他近期創作的作品,25米長卷,鋪展之際,但見畫面上魚群,洋洋灑灑,大大小小足有百條,形形色色,有歡跳的,有翱翔的,似擁抱,似歡笑,搖頭擺尾,手舞足蹈,形態各異。色墨氣勢,皆力透紙背,神韻生動,一派太平盛世、百業興旺之朗爽。此畫幅懸掛之處,乃靚麗風景也。
魚之性情已經在朱海軍筆下意態萬種,他創作總是寥寥數筆,把魚在水中的各種姿勢惟妙惟肖地展現,把魚群種種動作的蘊涵表露得淋漓盡致,人魚合一,深刻到位,可謂庖丁解牛般嫻熟。
朱海軍說,他畫魚是用心去創作的,它們的一個回眸一個擺尾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人魚相望,如水天相對,他經常把自己當作一條在人海中游走的小魚,固有情感萬千,縱有風情萬種。一次他在欣賞一次國家級選美大賽中,靈感大發,青春美少女們要在千萬人中重重選拔,而桂冠只有一個,如鯉魚跳龍門有什么區別呢?他要創作一幅畫作,眾多魚群中,要有一條大魚躍出水面,奔騰萬丈,得見天日,他的設想無意傳到選委會領導耳中,熱情宴請畫家創作這幅作品,一時,該作成了選委會領導及全國佳麗爭搶收藏的聚焦。
2004年,在鄭州新世紀大廈舉辦了一場大型筆會,實為河南與臺灣兩地藝術家交流的聯誼會,朱海軍當場潑墨畫作《母子情深》送給臺灣代表,畫境很明了:一條巨魚從水中游來,迎面卻是兩條小魚,狀如大魚正與兩條小魚相會。意表臺灣與大陸骨肉相連,臺灣遲早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在場臺灣代表唐追云先生在朱海軍傾情創作過程中,隨即聯想到了早逝的母親,而他與兄弟倆身在臺灣,父母卻在大陸,情感加上畫境,又有題款的《母子情深》,他早已是淚流滿面,百感交集,泣不成聲。現場當即掌色四起。
多年來,朱海軍潛心研習中國花鳥畫創作,勤學苦練,樂此不疲,無論寒署,臨池不輟,形成了自己精湛獨創的藝術風格,尤擅畫鯉魚而聞名。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大型展出并獲獎,河南日報、中國書畫報、華夏衛星電視臺諸多新聞媒體對其專訪及報道。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河南省花鳥協會會員,河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列子文化研究會常務秘書長,太行畫院秘書長,河南省篆刻委員會主任,嵩陽書畫院、華夏美術院等書畫院特邀畫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海軍平易近人,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細節美,這本身就是一種大美。他的成功,實際上是他做到了筆隨心至,能表達他想要表達的東西,最具魅力的,永遠是他的個性和思想。
文/王松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