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文玩雜項文玩雜項
老人珍藏古藥方:最早處方為宣統元年
中國甘肅網3月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我家收藏著7本清末知名中醫的中草藥處方,如今我年事已高,如果有合適的制藥單位和相關個人,我愿意把1600多個處方全部捐贈出去,希望有一天能讓廣大患者受益。”這是3月2日85歲的劉師傅打通本報新聞熱線4286666講述的一樁心愿。
“這些藥方,都是我父親留下來的”
劉師傅雖然已經85歲了,可是看上去精神矍鑠,說話、氣色就像一位70歲出頭的健康老者一般。他近一米八的個頭,一點沒有駝背。
“這些藥方,都是我父親留下來的。要說藥方的來歷,還得從我父親當年的從業經歷說起。”見到記者,劉師傅簡單寒暄后便講述起關于藥方的故事。
劉師傅祖籍原河北唐山寧和縣(今寧和縣已劃歸天津市管轄),他是家中的獨子。當年,父親和幾位鄰居曾在北京同仁堂做過多年的藥工,期間每當碰到坐堂知名中醫開具的有關治療各類疾病以及疑難病癥的中草藥處方,父親和同伴們便把它用毛筆和空白本抄寫下來。時間一長,便積累了很多反響和效果很不錯的處方。
“后來,父親回到寧和家鄉自己開起了藥鋪,為了不忘在同仁堂受到的‘恩惠’,父親在給藥鋪取名字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安排!”劉師傅提起父親在家鄉開藥鋪治病救人的情況時,特意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段情景:自從自己懂事以來,那陣子家鄉所在地共開有幾家藥鋪,其中有兩家藥鋪分別叫“同德堂”和“仁德堂”,兩個鋪名的前一個字合起來即為“同仁”,自然其與北京同仁堂有很大的關聯。
當時,“同德堂”是其父親在經營,“仁德堂”是他人在經營(老板究竟是不是其父的同胞兄弟,現在已無從核實,總之該店的經營者與其父曾一同在北京同仁堂做過藥工),藥鋪使用的藥方全部是當年父親在北京同仁堂做藥工期間抄錄下來的藥方。“后來據我父親講,他們開藥鋪時之所以把兩個鋪名這樣安排,目的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既然自己靠開藥鋪賺錢就不能忘記在同仁堂得到的‘處方恩惠’。”后來,他家的藥鋪在1940年春節期間發生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當時父親顧不上搶搬藥材,只是把那些來之不易的中草藥處方全都從大火中搶到了安全的地方。就這樣,那些中草藥處方的7個手抄本均被一一保存了下來。后來,父親去世后這些處方全部由其精心收藏著。
最早的處方為宣統元年所立
在向記者介紹了這些中草藥處方的來歷后,劉師傅從里屋提出一個棕褐色的手提皮包。
在一本包了紙質封皮的手抄本原始封面上記者看到,該手抄本被命名為“丸散配本”,上面寫有“清宣統元年立”的落款內容。
“從封面的內容看,這個藥方的手抄本應該是父親通過當年北京同仁堂收集的清末中草藥藥方同名原始版本資料抄錄下來的手抄版本。”劉師傅一邊翻閱著已經泛黃的藥方,一邊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感受與看法。按照劉師傅的推算,從該藥方手抄稿成稿的清宣統元年即1909年算起,至今已時隔105年了。該手稿中的藥方,應該是成稿之前已經被臨床使用了很多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中草藥處方,其療效應該是經得住檢驗的。
通過劉師傅引導,記者粗略查看了幾本中草藥藥方中的內容,除了各類常見疾病的治療藥方外,還有多種保健藥酒的配方,也有多種針對疑難病癥的治療藥方。其中,除了記載著藥名外,還有具體的藥物配用量。
“從2000年以來,我開始翻閱這些藥方。剛開始看得不太懂,后來我買了《本草綱目》等許多關于中草藥的書籍仔細閱讀,慢慢的我算是找到了一點門道。”劉師傅說,前些年他曾與一開診所的中醫大夫進行了合作嘗試,結果發現進行嘗試的藥方療效確實很好。“我覺得,像九轉黃精丸、調經活血舒肝養心丸、老奴丸等藥方,很值得中醫藥生產行業的相關醫生進行研究和開發應用!”
根據劉師傅統計,其父留下來的這些中草藥藥方手抄本當中,共有1600多個藥方,涉及滋補養生、兒科、婦科、心腦、肝膽、泌尿、視力等多種病癥的治療。想通過晚報把藥方全部捐出
近年來,劉師傅時常關注父親留下來的藥方,截至2011年10月他通過努力整理出了關于這些中草藥藥方的《中藥丹方目錄》。
“我是1956年支援大西北建設來到蘭州鐵路系統工作的,如今我在蘭州已經生活了整整58年。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能把父親留下的中草藥藥方無償捐獻給社會,讓所有患者共同受益!”采訪快結束時,劉師傅再三叮嚀記者說,希望晚報能幫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編輯:付裕
關鍵詞:藥方 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