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生態 生態
“沒有‘三北’的生態改善,就沒有全國的生態改善”
姚愛興委員呼吁鞏固“三北綠色長城”
計劃2050年完成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自1978年啟動,至今已建設了35年,實施了5期工程,被譽為中國的“綠色長城”。 工程涉及西北、華北、東北地區13個省(區、市)的590個縣(旗、市、區),累計完成造林育林近3000萬公頃,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產生了巨大的生 態效益,但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本報訊“沒有三北地區的生態改善,就沒有全國的生態改善。”全國政協委員姚愛興在兩會上呼吁加快“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要在深化改革中正視困難和問題,倒逼完善政策措施,全面加固這條“綠色長城”。
姚愛興在調查中了解到:前期工程建設欠賬較多。規劃的造林任務,一些地方未能如期完成,有的僅完成同期規劃任務的55%;投資不到位。工程一直采取中央補 助、地方配套、多方集資、群眾投勞的投資方式來建設,根據規劃,第4期工程需要中央財政投資100.06億元,實際投資到位率為34%,2013年實際到 位資金也嚴重不足。加之一些地方財力有限,配套資金也難以確保到位,存在“給錢就干,多給多干,少給少干,不給不干”的消極等待現象;長期以來,“三北” 防護林工程只有造林補助,沒有撫育管理投資,成材過熟林不能及時更新,中幼林缺乏撫育管理,致使工程建設難以完全達到規劃標準,嚴重影響建設成效。
為此,姚愛興委員建議,恢復或調整充實“三北”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使工程又好又快發展;徹底改變當前較普遍存在的樹種結構、造林模式、功能目標單一,林分 結構不合理,整體生態功能弱,生態防護效益低等問題;全面落實各項建設資金,確保重點項目按時啟動,適當考慮過去工程欠賬問題,并逐步提高國家補助標準; 安排專項撫育管理資金,推進對低質低效林的改造更新,形成穩定、高效的防護林體系;安排專項科技費用,用于造林關鍵技術攻關、推廣;加強工程建設評估和效 益監測,提高工程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編輯:羅韋
關鍵詞:生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