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城鎮化不是消滅村莊!”

——孫貴寶委員提案聚焦鄉村“被城鎮化”之弊

2014年03月03日 09:29 | 作者:吳文彪 王平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統計數字顯示,我國自然村近10年間由360萬個銳減到270萬個,我國正以每天消失80到100個自然村的速度,快速實現城鎮化。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達到6.91億,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超農村常住人口。2012年,中國城鎮人口達到7.1億多,占比為52.6%,農村人口降到6.4億多,一年間城鎮化人口增加了2000多萬。

  今年兩會,我準備了9件提案,有關城鎮化的提案,我想重點提一提。忙著整理兩會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會主委孫貴寶對記者說。城鎮化不是消滅村莊!孫貴寶一再強調。

  往日蛙聲一片今日樓群一片

  近年來,很多地方接連采取讓農民進城上樓行動,實施城鎮化追趕戰略,用行政命令層層加碼、級級考核。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拔苗助長,逼農民上樓,消滅村莊的大躍進愈演愈烈。往日聽取蛙聲一片的鄉村,變成眼前樓群一片。村莊正在消亡,老家漸成記憶。城鎮化在部分地區已經演變成賺取土地差價的運動。孫貴寶分析說,這種做法侵害農民的土地財產權,造成農民經濟上的極大損失。其間引發的矛盾沖突,不僅使農民很受傷,也增加了社會成本,加劇了農民對政府的不信任。

  吃飯與建設矛盾突出

  孫貴寶列舉了當前城鎮化的種種亂象,一些地方為突破宏觀調控下緊縮地根的限制,通過消滅村莊來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一些地方搞所謂的雙置換,用農民的承包地換城市社保,用宅基地+農村住房換小區安居房。不少上樓后的農民,就業無著落,生活無保障,生存成問題。而城鎮化需要進行大量的拆遷,政府要花費巨大財力來完善城市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對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進行補貼,對低收入群體進行失業救濟。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財力顯然不能承擔這巨額開支,造成吃飯與建設的矛盾突出。

  孫貴寶分析說,農民遷入城鎮,造成農村中大量生產要素和農村財富流失,形成農村資金的非農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強制推進集中居住,以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代替農家群落規劃,忽視了民族風俗特點,破壞了鄉村的自然風景與文化傳統,中國村莊傳統和文化面臨斷裂。農民放棄宅基地進城住樓導致居住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他們失去了以前的安全感、歸屬感、主人感和穩定預期,生活充滿了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

  孫貴寶指出,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發動機,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加速器,沒有產業支撐的新型城鎮,缺失活力和競爭力。決定農民能夠進城的關鍵條件是農民的能力和意愿、政府財政能力和產業支撐度。但很多地方的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實際上是資金資源向城市集聚的一體化,沒有成為使農民受益的一體化。農民被上樓,但農民的身份沒有變,他們難以享受城里人在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等方面的待遇。城鎮化不僅是建造高樓大廈,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公民各得其所,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城鎮 農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器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14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 |